大家好,小高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天下三分明月夜的下一句,天下三分明月夜的下一句詩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憶揚州》
1、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
2、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3、譯文少女嬌美的面龐遮掩不住相思離別眼淚,桃葉眉上所掛的一點憂愁也容易被人察覺。
4、天下明月的光華有三分吧,可愛的揚州啊,你竟然占去了兩分。
5、賞析揚州,自隋唐以來就是人所向往的繁華之地,無數(shù)達官顯貴、風流才子都競相來這里揮金買笑、縱酒狂歡,秀美的自然風光,動人的歌喉舞姿,酣暢的歡聚宴飲,觸發(fā)了許多文人墨客的才情靈感,寫下了無數(shù)精美的詩文來吟詠他們心中的這個“溫柔之鄉(xiāng)”。徐凝也是其中之一,在政壇文壇都寂寂無名的他,卻因為這首打破傳統(tǒng)的詩作而被更多的人所認同了。盡管后來蘇軾大學士對他寫廬山瀑布的詩評價甚低,說“不與徐凝洗惡詩”!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首寫揚州的詩的確不同凡響——
6、“在揚州這個花繁柳盛、美女如云的地方,我深愛著一位面如蕭娘、貌似桃葉的姑娘,她嬌弱美麗,多愁善感,時常為思念離人而雙眉緊蹙、粉淚漣漣……而如今,我已遠離揚州,伊人不再、孤獨難耐的我,常常想起和她一起度過的那些美妙時光。雖然,今夜一樣是皓月當空、明輝朗照,但我一點也不覺得這夜色有多美,原來,天下明月之美有三分的話,揚州的明月竟獨占了二分啊……”
7、詩人二句寫人:“蕭娘”,南北朝時泛指女子,《南史》中有“不畏蕭娘與呂姥,但畏合肥有韋武”的記載,唐人詩歌用以為典之后,成為男子所愛慕的美麗而多情的女子的一般稱呼;“臉”指的是雙頰;“難勝淚”,意為嬌羞、經(jīng)不起感情的挫折,難以承受離別的悲苦;“桃葉”,借指歌妓或鐘情的女子;“眉頭”是雙眉鄰近的部位,人在愁苦之時,總會雙眉緊蹙、眉頭皺起;“易得愁”,是因多情而善感多愁之意。這兩句是“互文”,說的其實是一個人。自己鐘情的女子如此美麗又如此不堪離愁,詩人自然會難以割舍、常憶心頭了。無限思戀之苦由寫人而出,點明了主題。
8、四句寫景:“三分”喻全部,三分明月之美其實就是明月所有的美;“無賴”是可喜、可愛的意思,也可理解為蠻不講理,表面上似在嗔怪揚州獨占了明月二分的美,實際上更突出了揚州最典型的美景“明月夜”。詩人以月色為代表,既照應詩題,又引人聯(lián)想:明月當頭,佳人相伴,共浴月輝,你儂我儂……那是多么令人陶醉的情景??!這真是詩人“憶”的原因。揚州的月夜也許和別的地方并無二致,但因為有自己揮之不去的心上人在那里,有無數(shù)美好甜蜜的過往在那里,所以,才顯得異常的美麗動人吧。
9、全詩一反傳統(tǒng)的先寫景后抒情的手法,先寫人后寫景,而且在寫人之中含蘊深情,在寫景之時寓情于景,題為“憶揚州”,卻偏偏憶蕭娘、思桃葉,以致多數(shù)人都誤以為這完全是一首懷人之作。
10、其實,佳人是揚州的人,明月是揚州的月,都是揚州最具代表性的人和物,詩人擷取典型入詩,正是為了表達自己對繁華揚州,以及自己在揚州的那段美好而短暫的時光的深深眷戀與追憶之情——想念佳人越苦,這種情感越深;覺得明月愈美,這種情感愈烈!如果僅僅理解為對心愛女子的痛苦思憶,那么,詩歌的境界就大打折扣了。要知道,徐凝不是那個只會圍著女人轉(zhuǎn)的賈寶玉……惜乎哉!憾矣!
二、徐凝簡介
11、徐凝,唐代詩人,浙江睦州分水人,生卒年均不詳,與諍友張祜(792?-853?)年歲相當,與白居易、元稹同時而稍晚。元和間(806-820)有詩名。明人楊基《眉庵集》卷五“長短句體”賦詩云:“李白雄豪妙絕詩,同與徐凝傳不朽”。
12、徐詩102首,五七言絕句占了96首,其中五言絕句16首,七言絕句80首,七絕亦高手。徐凝提及牡丹的三首詩作,首首是無以復加,為后人所推崇。代表作有《憶揚州》《奉酬元相公上元》等。
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