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聽話的話,你就打他,肯定有效果。''當一位中國家長對一位美國家長這樣說時,美國家長吃驚的有想報警的沖動。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打罵教育''到底有沒有必要?
''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這種話語肯定有很多家長都聽過,并且還很相信的付諸于行動,認為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要給他點''顏色''瞧瞧,讓他知道誰才是老大,只有打在身上才能記在心里。
是這樣的麼?打罵教育對孩子成長真的是利大于弊麼?
為了探索這個問題,我們想要了解,為什么有的家長''熱衷''于''打罵教育''?
家長選擇''打罵教育''的原因
1.缺乏耐心
面對孩子的不聽管教或者錯誤行為,家長如果沒有耐心對孩子進行管教訓導,就會選擇''打罵教育''這種提高嗓門或者動動手就可以解決的方式。
2.短時間內(nèi)效果顯著
孩子能力弱,面對家長的訓斥只能是默默的接受,也是屈于對家長的忌憚和恐懼心理作用,他們往往都會因為家長的''打罵教育''而迅速承認錯誤,并且改正自身錯誤行為,所以在家長看來,這種立竿見影、在短時間內(nèi)效果顯著的方法就很值得使用。
一次節(jié)日匯演中,有一個即興表演的環(huán)節(jié),很多孩子都猶豫不決,不敢上前,這個時候有很多家長就著急的推著自己小孩,催促著:''你去啊,這有什么。''''怎么這么膽小,你看看別人。''''真是沒出息,這都不敢!'',更有甚者開始動手打孩子,恐嚇道:''你去不去,你不去我就打你!''這個時候的孩子眼淚都已經(jīng)流出來,雙手糾結(jié)的擰在一起,像是上刑場一樣一步一步走上前。
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治愈童年。''
他主要是強調(diào)人們的生活風格大致上都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后期影響幾乎是很少,因為在孩子成長發(fā)展的幼兒階段,也就是0~6歲這個時間段,其實是孩子性格養(yǎng)成還有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一個重要時間。最初時間的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這個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很關(guān)鍵的。孩子如果在童年時期造成受到了創(chuàng)傷,不論是身體還是心靈,留給后期發(fā)展的陰影就非常的根深蒂固,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才能緩解其帶給自身的傷害。
因為這種由家庭帶來的創(chuàng)傷是不可逆的,很多孩子就是因為來自于父母的''打罵教育''而變得沒有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大降低的孩子的自信心,然而,自信正是成長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打罵教育''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1.影響孩子性格
有的家長只顧自己的想法,通過暴力強制性行為去脅迫孩子做他們不喜歡做的事情,或者是看到孩子一些行為,覺得是超出自己規(guī)定范圍了,與自己的規(guī)劃不符合,二話不說上去就對孩子一頓嚴厲批評。往往在這些時候,孩子都是很委屈的,因為他們不想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他們有他們自己想法和理由,或者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就遭遇到了父母的訓斥,自尊心受挫,很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變得不自信,也容易變得和父母一樣暴躁沖動。
2.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
面對著父母的''打罵教育'',孩子因為內(nèi)心恐懼和能力不足從而選擇本能的保持沉默,隨著次數(shù)的增多,孩子可能會為了減少免受皮肉之苦而選擇沉默不說話,這其實是他們想出的一種保護自己的方法,認為只要自己不說話,不隨便做動作,就可以免受一些皮肉之苦,這也是為什么一些經(jīng)常遭受家長''打罵教育''的孩子往往都比較''沉穩(wěn)''的原因,而一個本該肆意奔跑、揮灑汗水的童年,孩子卻越來越沉默寡言,這是正常的麼?
3.影響孩子的處事方式
孩子就像家長的一面鏡子,這句話真的不是危言聳聽,在成長階段家長在孩子們面前展現(xiàn)出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卻深遠持久的影響效果。正式因為如此,如果家長總是采用''打罵教育''來約束孩子行為,很有可能就會讓孩子產(chǎn)生''力量決定一切''的錯覺,在面對比自己弱小的對象或者自身利益遭受到侵害的時候,孩子也會采取暴力的行為去懲戒他人來捍衛(wèi)自身,而這種處事方式極容易導致更為嚴重的情況出現(xiàn)。
4.親子關(guān)系土崩瓦解
家長的''打罵教育''對親子間的關(guān)系毋庸置疑,肯定是起著傷害效果的,沒有誰會喜歡一個經(jīng)常對自己進行言語訓斥和身體傷害的人,面對著家長這種暴力型行為,孩子只會慢慢的與家長疏遠,對家長產(chǎn)生恐懼,當孩子自我意識逐漸清晰,叛逆心理也就隨之而來,開始想要反抗家長的暴力壓制,可導致親子關(guān)系土崩瓦解。
由此可見,''打罵教育''對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是起著巨大傷害作用的,家長要記住這么一個事實:在孩子成長道路上肯定是會出現(xiàn)很多錯誤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如果在孩子犯錯之后,家長的''打罵教育''只會令孩子產(chǎn)生逃避問題的下意識心理,并不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我們要怎么對待孩子的錯誤?
1.冷靜分析
這里的冷靜不單單是需要家長冷靜,而是家長和孩子雙方一同冷靜。家長面對孩子調(diào)皮犯錯,先穩(wěn)住自身情緒,不要急著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指責,因為可能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
讓孩子冷靜,是因為她可能也處在一個情緒激動或者還沒意識到自己錯誤,讓孩子冷靜下來,仔細回想一下自己哪些行為是不正確的。
2.溝通式教育
溝通這個詞我們已經(jīng)提及了很多次,這是因為溝通是解決問題最溫和的方法,但往往也可能是最有效地方法。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要做的是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感所想,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也能更好的幫助孩子認識和解決問題,也可以在溝通交流中增進感情。
3.注意時間地點,維護孩子自尊心
對孩子進行管教可以,如果孩子是屬于那種非常調(diào)皮的,那么適度的訓斥還是有一些必要的,不過更提倡的還是對孩子進行教導,孩子畢竟是心智不成熟的,是在學習之中的。但不論對孩子進行哪種類型的教導,都要注意時間地點,記住孩子是更在乎自尊的,同樣他們也對他人的看法更加敏感,所以不要當著外人的面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
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多困難險阻,做家長的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孩子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打罵教育''圖的只是短時間內(nèi)的起效,對孩子的傷害確實長久的,所以我們不鼓勵''打罵教育'',我們提倡家長和孩子多溝通多互動,多了解對方,多分析問題,更好的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