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高考越來越近,在后期,查缺補漏,整理好平時的筆記,提高綜合成績,不可偏科。而且每個科目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在最后的時間里,還能有很大的進步,掌握好一些科目,能夠拉高整體成績。
看題過程中注重思量,一定要思量題目信息是那些?哪些是做題的方向點?我們就拿物理題來說吧,這道題最終問的是什么,我需要知道什么,我又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我知道的這些和我需要知道的這些之間有什么關系?這就是方向。學會篩選有效信息,一道題不管是考航天飛機繞地球還是火箭繞地球,最終考的知識點都是一樣的,那這就屬于給實用的信息披上了不同的外衣,同學們要做的,就是將這層外衣剖開。
一定要思量一個問題:做錯的題,我是怎么思量的?正確的思路是由題目決定的還是知識點套用出來的?
一定要思量解題步驟之間是怎么關聯(lián)起來?能不能應用到其他題?
很多同學可能并不欠缺基礎,但是由于平時的學習習慣,導致自主性思量能力較差,做題時依賴知識點套用,沒有學會根據(jù)題目本身信息追尋解題入手點,也就是說沒有思路。因此看題的過程中,應該以簡單、中等難度的題為主,尤關注以往錯題。注重看“解題的思路”,而不是“解題的步驟”,要多問自己每個步驟是如何產(chǎn)生的。
基礎較差的同學和中等同學,我建議用套題來訓練自己。套題是綜合幾套卷子拿出一類題型,并不是針對某一知識點模塊。如綜合5份卷的全部數(shù)學選擇題,集中訓練。
高三一定要學會歸納總結(jié)懂得歸納總結(jié),找出自己的薄弱項都很重要,一個小漏洞就是一個潛在的失分點,必須“分毫必較”。歸納總結(jié),有兩個方面,對課本知識的歸納總結(jié)和對練習、試題的歸納總結(jié)。可以試著歸納課本知識體系,從全局著手由大的知識板塊到各個小的知識點,分析各部分聯(lián)系,形成一張網(wǎng)絡,通過聯(lián)想延伸來記憶。這樣一來,哪部分比較薄弱就可刻意加強。同時,對于典型題目,要歸納出各種常規(guī)方法,但不要滿足于只用常規(guī)方法。試著用發(fā)散思維,思量有否其他方法,比較哪種方法最為簡便。這樣做既鍛煉了思維也鞏固了知識。
來源:高三網(wǎng)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高考還有一百多天怎么提高成績 有什么好方法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