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詞性的不同,“辭”字在古文字的意思也是不同的,主要包括口供、言詞、講話、推辭、告辭等含義,具體如下。
①<名>口供?!吨芏Y·秋官》:“聽其獄訟,察其辭?!绷谠稊嘈陶摗罚骸笆狗杆勒咦源憾F其辭?!?/p>
②<名>言詞,詞句?!缎帕昃`符救趙》:“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薄?lt;指南錄>后序》:“初至北營,抗辭大方,上下頗驚動?!薄肚袀鳌罚骸懊饔谥蝸y,嫻于辭令。”
③<動>講話,告訴?!稓ブ畱?zhàn)》:“使皇武子辭焉?!绷谠抖翁疽菔聽睢罚骸盁o傷也,請辭于軍?!?/p>
④<動>推辭;拒絕;不接受。《陳情表》:“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薄?lt;指南錄>后序》:“于是辭相印不拜?!?/p>
⑤<動>告辭?!读H藺相如列傳》:“臣等不肖,請辭去?!薄赌咎m詩》:“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p>
⑥<名>文詞。《屈原列傳》:“皆好辭而以賦見稱?!薄端蜄|陽馬生序》:“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p>
⑦<名>古代文體的一種。如《楚辭》、《歸去來兮辭》?!颈妗哭o,詞。在“言詞”這個意義上,“辭”和“詞”是同義詞。在較古的時代,一般只說“辭”,不說“詞”。漢代后逐漸以“詞”代“辭”。
古文翻譯口訣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應(yīng)前文,聯(lián)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lián)系密切。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guī)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后,還須仔細,逐句對比 ,體味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來源:高三網(wǎng)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具體有哪些含義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