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賽報名費,動不動就兩三千,還得千里奔襲??赡苁窃u委更專業(yè),費用更高。
一個10歲的小孩,學習鋼琴5年了,曾參加過老師推舉的兩次比賽,總共花費2000多元,其中包括初賽150元,復賽、半決賽、決賽各300元,一場比賽下來花費總共是1050元。
兩次比賽,孩子都沖進了半決賽,一次“無功而返”,一次獲得銅牌。一起的同學基本都能進復賽,在他參加半決賽時,發(fā)現(xiàn)大概還有數(shù)百人。為什么一次次淘汰賽之后還有這么多人?為什么報名者一般都能通過復賽,到了半決賽和決賽才真正開始刷人?
這讓人非常不解。更令其疑惑的是,每個環(huán)節(jié)比賽的場地并不固定,而是游擊戰(zhàn)式的,打一槍換一個陣地。
孩子去年參加比賽時,初賽在人民路,后面的比賽轉(zhuǎn)到了多個地方。每年琴行都會給孩子推舉很多場比賽。
目前市面上的鋼琴比賽,按照年齡等組別初賽報名費大都在150-300元不等,而進入復賽、半決賽、決賽則需要更高的費用。一位曾組織過鋼琴比賽的鋼琴老師透露,組織一次少兒鋼琴比賽,他最多一次賺了32萬元,最少一次是18萬元。
中外鋼琴比賽的區(qū)別一.藝術(shù)標準
國際比賽不管是柴可夫斯基比賽,還是肖邦大賽和范克萊本等,或者二流比賽,評委總是最懂音樂的人,不同作曲家的音樂有不同風格。個人經(jīng)歷不同,比如老柴鋼琴彈的一般,所以音樂偏向樂隊化;時期不同,浪漫派和印象派有嚴格的界限,都叫月光,貝多芬就不能變成德彪西,風格錯了再有感情也白費;演奏者的音樂體系,用歐洲的觸鍵方法去彈俄羅斯的作品,音樂就不夠有說服力,反過來用俄羅斯的觸鍵方法處理歐洲作品也一樣。
二.運作方式不同
國際比賽的選手們是沖著獎金去的,而國內(nèi)沒有獎金,有的是一輪又一輪價格不菲的報名費。知道為什么國內(nèi)的比賽這么多嗎?恐怖的錢最好掙,想想你從哪里聽說不參加比賽就學不好鋼琴的,似乎來源很多,都這么說,這就是因果。
來源:高三網(wǎng)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為什么鋼琴比賽報名費這么貴 原因在哪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