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高考作文題目出爐,下面是具體作文題目及點評,歡迎閱讀。
得與失
有人把得與失看成終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起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過程。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量?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浙江高考作文題目點評20212021年浙江省題目還是比較保守,也沒有預想中的與新課標全面的接軌的“情境類”應用文。
近年來,全國高考作文大體都在向有用文寫作+情境式寫作:注重文體格式,行文習慣。發(fā)言稿和演講稿,相同的是:觀點明確,條理清晰。發(fā)言稿是在會議、集會上發(fā)表自已的看法,或匯報思想和工作情況,事先準備的文稿,語言樸素簡潔。而演講稿則是在某些較為正式的、盛大的、莊嚴的公眾場合進行的,宣傳性和鼓動性是它的主要特點。寫法上注重各種修辭手法和各種寫作特色的使用,都是為了增強感染力。如教材上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
認真解讀近幾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試題,會發(fā)現(xiàn)呈現(xiàn)出一種“生活化”與“關系型”作文的傾向:2017年讀三本書,是從生活或人生出發(fā)的;2018年,浙江精神,偏重地域性;2019年,作家與作品,2020年個人與社會的落差或錯位,側重于關系;2021年的三種人對“得與失”的三種看法:終點、起點和過程,也是側重于對“得與失”的關系的認識。縱向觀察,可見,這些命題的一個顯著的共同點是:包含著一組關系,且在關系中隱含著一種“一分為二”看問題的思維方式,是隱性的“二元對立”或“三元關系”的思維方式。無論是“二元”關系,還是“三元關系”;無論是顯性的指向性,還是隱性的指向性,“我”仍然是主體,要考查的是“我”對某一問題、事物、觀點的看法、體驗、思量或評說。
202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題目的里有開放性,同時也有制約性。這三個短短的句子,道出了命題者的初衷,要求考生反映對“得與失”的認識,這種認識必須要反映了一個考生成熟的生活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通過材料中的“有人說”和“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量”,可知命題者意在引導考生思量在生活中,或者說,在長長的人生長河中,“得與失”的意義以及再認識:“得”一定就好,“失”一定就不好?“得與失”到底是“起點”“過程”還是“終點”?什么才是真正的“得與失”?作為新時期的青年,應該如何看待“得與失”?為何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該樹立正確的“得失觀”?我們應該如何做?
這里面的剛性任務是,客觀而理性地認識“得與失”與“終點”“起點”“過程”的辯證關系。所以,考生對于“得失”的認識和議論,要挖掘其正面意義和價值,體現(xiàn)成熟的認識和積極的價值觀。葉圣陶說:“大學畢業(yè)生不一定要能寫小說、詩歌,但是一定要能寫工作和生活有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
今年作文命題更加密切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倡導品德修養(yǎng)認識論,通過三種人的認識,遵循了浙江省“不重復、不怪偏、穩(wěn)中有變、變中有穩(wěn)”的命題規(guī)律,寫作要立足實際談出感悟,幸免言之無物、大而無當。
審題立意
材料屬于整體型單一型,共三種認識。材料的三句話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表達凝練,觀點明確。
材料立足于人們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得失”,進行認識。所謂是“新瓶裝舊酒”。擅長記敘類的同學可以從生活中的事件入手,講人生路上的“塞翁失馬 焉知非?!敝皇且粋€起點,或者是過程,或者是終點。面擅長議論的同學,則可以從
尚奇者仍可追熱點之新寫大國崛起之用人理念;敏察者可展刻畫之長寫人與人赤誠相交,互相成就;情篤者可以此及彼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多角度審問發(fā)獨到之論。
參考立意:
1、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得有失,有得有失方是人生。
2、人生路上的“塞翁失馬”只是一個過程。
3、不患得患失才是幸??鞓分尽?/p>
4、莫以得失論成功。
5、得到何嘗不是一種失去?
6、得與失既是起點,又是過程與終點。
7、放開了得與失的執(zhí)念,簡單才是最好的生活。
8、錨住得與失,穿越這人生之海
9、在巨變的時代,與得失相依前行
來源:高三網
能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相信通過2021浙江高考作文題目點評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