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很多人在生活里最愛的事件之一,歡迎走進本網(wǎng)站,今日小編講給大家?guī)砑核挥鹗┯谌说挠鞘裁匆馑嫉南嚓P消息,感興趣的話跟著小編一起一探究竟吧!
01想;想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意思為自己所不想要的或不希望做的事,不要強加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儒家經(jīng)典讀物《論語》中的《衛(wèi)靈公篇》第二十四章,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對話,對話目的是向弟子傳授什么是“仁”。
原話為: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種準則。也就是,你要求別人做什么時,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么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鬃铀允侵溉藨斠詫Υ陨淼男袨闉閰⒄瘴飦韺Υ?。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xiàn)。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