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比喻一味地摹仿別人,不僅沒學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秋水》。
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譯文
燕國壽陵有個少年,千里迢迢來到邯鄲,打算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式。結(jié)果,他不但沒有學到趙國人走路的樣子,而且把自己原來走路的步子也忘記了,最后只好爬著回去。
邯鄲學步的成語故事從前,燕國壽陵有一個人,嫌當?shù)厝俗呗返淖藙莶缓每?,決定以趙國的首都邯鄲去學走路。 一進邯鄲城,他就覺得路上的行人走路的姿勢十分優(yōu)雅,很有特點,就跟在行人后面一扭一擺 地學起來。 學了幾天,不見進步。他想,一定是我走路的習慣太頑固了,惟獨把原來的走法徹底忘掉了, 才有可能學到新的走法。于是,他抬腿、跨步、擺手、扭腰,都機械地摹仿邯鄲人的姿勢。這樣, 過了一段時間,新的走法沒有學會,原來的走法倒全忘了。當他返回燕國時,只好爬著回去。
邯鄲學步的故事寓意不要一味的去追求一些盲目的東西,不適合自己的東西,在我們學習做事前,要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了解這項任務是否適合自己,然后再決定自己到底該不該去學,清晰自己的能力,其實也是最實際的做法。
勤于向別人學習是值得肯定的,但學習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短處,千萬不能生搬硬套,刻意摹仿。
在學習工作中也是一樣的,我們不要一味的去崇拜他人,要有主見,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找到事物的規(guī)律,邊學習邊思量邊總結(jié),靈便應變,進而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
感謝閱讀,以上就是邯鄲學步的故事寓意是什么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希翼為大家整理的這篇邯鄲學步的故事寓意是什么內(nèi)容能夠解決你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