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于到寶寶吃雞蛋的幾大誤區(qū)分別都是什么這一類的信息是很多小伙伴們都非常關心的,很多人也是經(jīng)常在搜索關于寶寶吃雞蛋的幾大誤區(qū)分別都是什么方面的信息,那么既然現(xiàn)在大家都想要知道此類的信息,小編就收集了一些相關的信息分享給大家。
1 誤區(qū)1:將雞蛋羹作為單一的輔食 雞蛋中雖然富含多種營養(yǎng),但是幾乎不含碳水化合物,而寶寶如果在一次輔食中只吃雞蛋羹,那么人體會將部分蛋白質(zhì)轉(zhuǎn)換成能量,既浪費了蛋白質(zhì)促進生長的作用,又增加了體內(nèi)代謝負擔。建議家長給寶寶喂雞蛋羹時添加一些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粉、粥等,這樣會增加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
2 誤區(qū)2:雞蛋吃得越多越好 很多家長以為,雞蛋營養(yǎng)豐富,孩子吃得越多越好。其實不然。因為嬰幼兒消化能力差,如果讓他們大量吃雞蛋,不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由于雞蛋蛋白中含有一種抗生物素蛋白,在腸道中與生物素結(jié)合后,能阻止吸收,造成嬰兒維生素缺乏,影響身體健康。1-2歲的孩子,每天添加1-1.5個雞蛋就足夠了。
3 誤區(qū)3:將蛋黃作為初次輔食 不少家長初次給寶寶吃輔食時就選擇了蛋黃,但蛋黃中鐵很難吸收,遠低于瘦肉和動物肝臟,而且蛋黃是最容易導致寶寶過敏的食材之一。因此,6個月給寶寶添加輔食的首選應該是強化了鐵、鋅的嬰兒米粉,肉泥、肝泥也可以在早期嘗試添加,蛋黃應在7-9個月開始添加,每日自1/4個逐漸增加至1個。
4 誤區(qū)4:給寶寶吃開水沖雞蛋 有的家長喜歡用開水沖雞蛋加糖給孩子吃,但實際上,雞蛋中的細菌和寄生蟲卵不能完全被燙死,因而容易引起寶寶患傷寒或腸炎。如雞蛋中不含活菌而只有大量毒素存在,則表現(xiàn)為急性食物中毒,因此寶寶不能吃生雞蛋,要煮熟或蒸熟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