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聊一篇關于如何正確的談幼兒教師的語言藝術的文章,現(xiàn)在就為大家來簡單介紹下如何正確的談幼兒教師的語言藝術,希望對各位小伙伴們有所幫助。
語言在廣義上指人們通過無聲的或有聲的方式,借助于體態(tài),文字和口語表情達意。在教學中語言構成了一個以口頭語言為主,以書面語和體態(tài)語為輔的綜合語言系統(tǒng),教育教學主要是以這一綜合系統(tǒng)向學生傳遞人類文化之精華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應。”①教師講的話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最精致的鑰匙,它不僅開發(fā)情緒記憶,而且深入到大腦最隱秘的角落。②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是自己的教學語言適應課堂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賦予語言以情感色彩。尤其是學前兒童,他們的認知、思維能力還比較差,思維發(fā)展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于熟悉和了解的符合感性經(jīng)驗范圍內(nèi)的事物容易理解,而對于距離自己生活經(jīng)驗比較遠的事物則很難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師就要運用生動、形象、富有動感、富有色彩的教學語言開啟兒童的智慧之門。在教學中運用具有美感的、藝術性的教學語言往往能再現(xiàn)教材當中描寫的情境,激發(fā)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動機,能夠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和聯(lián)想,把他們帶入向往的境界;能夠引導兒童對美的實質(zhì)的理解,對語言美的鑒賞。所以說,教師以美的語言把深奧的道理和熟悉的經(jīng)驗結合起來,將色彩和節(jié)奏滲透到教學中,將情感和期待寄于語言中,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生動、形象、富有動感、富有色彩的教學語言有利于兒童認知和思維的發(fā)展,有利于幼兒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培養(yǎng)。
幼兒對于鮮明的、閃爍著色彩和發(fā)出聲響的形象感受十分深刻,并能牢牢地銘記在記憶中。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有鮮明的形象,要滲透著色彩和聲音,這也是教學語言藝術的第一要義。
教師能繪聲繪色的描述過程現(xiàn)象,使幼兒聽后能產(chǎn)生有關事物的鮮明形象,能隨著教師的語言在頭腦中如“過電影”似的出現(xiàn)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同時,幼兒透過教師高超的語言藝術,可以探知教師的思維進程,從而可以激發(fā)幼兒思維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一般來說,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會影響到兒童的形象思維;理性概括的語言會影響到兒童的抽象思維;教師的機智語言會影響到兒童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教師的語言材料會影響到兒童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教師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引領兒童領略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從而拓展幼兒認知和思維的空間,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兒童記憶之所以牢固和敏捷,正是由于他們的記憶注入了鮮明的形象、圖畫、概念和印象的清澈的溪流。兒童的思維之所以能精細入微,出人意料而又富有哲理,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受到了這小溪流的生機勃勃的源頭的滋潤。”③
二、富有情感和期望的教學語言能使老師和幼兒共享美好的情感,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心靈世界,使幼兒的生命敞亮起來。
兒童時期是人一生中發(fā)展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在這一時期,他的性格、情感、道德品質(zhì)等都將隨著他生理上的逐步成熟而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
情感,形象的講,這是高尚行為的肥沃土壤。哪里不注意細心關切地感知周圍世界,哪里就會產(chǎn)生默然無情的人。心靈的易感性和同情心都在童年形成。在幼兒園里,孩子們將老師的話當成真理,教師就要利用兒童的這一特點,如和風細雨般地用美好的情感,甜美的語言去滋潤孩子的心田。美的語言能再現(xiàn)美好的情感,能夠感染兒童,激勵兒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在語言的旁邊沒有藝術的話,無論什么樣的道德訓誡也不能在年輕的心理培養(yǎng)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來。”④
在幼兒園里,教師與之打交道的是自然界中最嬌嫩的玫瑰,要做到摘下花朵而又不使露珠跌落,需要多么小心,謹慎,我們時時刻刻需要正事這種審慎的態(tài)度,以及在這種審慎的態(tài)度下用誠摯而熱切的語言去教育兒童。通過語言,讓美好的情感在教師和幼兒之間流淌,讓心靈得到溝通和交流,當這些美好的情感常駐幼兒的心靈世界,他們的生命就會因此敞亮起來。
那么教師的語言應該蘊涵什么樣的情感呢?我認為這是一種混合著對幼兒抱有極大期望和希望、對幼兒、對教育事業(yè)真正熱愛的情感。
三、幼兒教師語言內(nèi)蘊涵的豐富情感
(一)熱愛幼兒的真情
真摯熱愛的情感,是開啟幼兒心靈的鑰匙,有了它,幼兒才能贏得幼兒的喜愛和信賴,才能愛屋及烏的喜愛教師組織的活動。教學語言中富含了這種真情,就如春風化雨,讓幼兒在快樂中健康成長。對幼兒的熱愛包含著許多內(nèi)容,如對孩子的信任和理解,關心與體貼,尊重與愛護,鼓勵與激勵等。教師心中有這些愛孩子的真情在,自然會在她的教學語言中表現(xiàn)出來,有聲言語可以表現(xiàn),無聲言語也可以表現(xiàn),她的動作、她的目光、表情都洋溢著這種真情。
(二)熱愛教師職業(yè)和自己專業(yè)的深情
對于自己職業(yè)的熱愛是人們在某方面開拓創(chuàng)新的推動力。教師如果深愛自己的職業(yè),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對它產(chǎn)生了責任感,就會成為自覺奉獻給教育事業(yè)的人,熱愛自己職業(yè)的同時,還要熱愛自己的專業(yè),對自己的專業(yè)學科有著深厚感情,語言便處處透露出積極生動,鮮明的色彩。
(三)對幼兒充滿期望
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如果教師喜歡某些幼兒,對他們抱有較高期望,經(jīng)過一段時間,幼兒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喜愛和信任,會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誘發(fā)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對幼兒充滿期望的教師,她會在與孩子的交流與互動中更多的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即使是對孩子的批評和責備,教師都是懷著讓兒童“成為一個好人”的期望去表現(xiàn)她的不滿。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她在責備學生,表現(xiàn)對學生的不滿、發(fā)泄自己的憤怒(教師也有權利發(fā)泄她的憤怒,任何一個有涵養(yǎng)的,受過教育的人也在所難免)的時候,他也時刻記著,不能讓兒童“成為一個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滅。”⑤
四、啟發(fā)式、探究式的教學語言能使師幼互動起來,使師幼對話人生,從而引起師幼共同的向往。
教育活動是一種互動的雙向活動。“互動也稱相互作用,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為的相互影響,是一個人的行為引起另一個人的行為或改變其價值觀念的任何過程。”⑥師幼互動就是指發(fā)生在幼兒園里的教師與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行為及過程。
“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好的教師講解,優(yōu)異的教師示范,偉大的教師啟發(fā)。”⑦教師通過啟發(fā)式、探究式的教學語言鼓勵幼兒積極討論,積極進行探索,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一起探索;使他們在精神上相互回應,相互碰撞,從而作用與彼此的心靈,開啟幼兒的智慧情感之門;使幼兒的智慧、情感在師幼心靈的相互交融的溪流中得到生機勃勃的發(fā)展。正如夏正江在他的《對話認識與教育》中所說:“真正的對話式教學中的對話,發(fā)生在雙方自由的探索和自發(fā)的討論中,發(fā)生在對話雙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應與相互碰撞中。”⑧這樣的對話不僅使教育充滿著流動生成的變化美,而且由于師幼視界從外部轉向自身,轉向了雙方的心靈互動,就使得理解在更高的層面上得以實現(xiàn),這才是審美化的教育,才使得教師主導,兒童主體的“雙主體”的教育模式得以開展;使得教育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教師和幼兒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雙向行為,雙向活動,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教學語言作為教學的一種存在,是教學中最常用的手段。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語言藝術,并不斷改進自己的語言藝術,讓幼兒的世界因你的語言而變的更加精彩,讓幼兒在快樂中不斷健康、自信的成長。
相信通過如何正確的談幼兒教師的語言藝術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