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歡聲笑語,也有老師、家長和孩子們的真誠交流和分享。2021年1月1日至1月3日,耳朵人藝術迎來了為期3天的“2021年耳朵人藝術·元旦私享會”。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教育老師、機構(gòu)校長,還有家長們都來到了會場,希望能在這里擦出少兒美育思維的火花。
(私享會現(xiàn)場)
這次私享會,除了有耳朵人藝術創(chuàng)始人、當代藝術家田太權(quán)老師毫無保留的教學分享外,還有參會老師們與家長的直接溝通。和以往不同,這次更是邀請了耳朵人藝術的學員們來到現(xiàn)場,與老師們交流藝術學習和成長的故事。
(耳朵人學員)
一、對少兒美育的“貪心”
耳朵人藝術一直強調(diào):對待孩子的藝術學習應該放下功利心,靜待花開。因此,耳朵人沒有以技法或年齡為劃分的課程大綱,只靠“藝術啟蒙、改變繪畫、自由創(chuàng)作”這三大課程體系來支撐起孩子們的藝術學習。
一位參會的老師便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也是個父親,很多家長對孩子學習這個事情上是貪心的。如果孩子一個月、兩個月,甚至半年都畫同樣一個題材,很多家長就會要求學點新的,換個花樣。孩子和您把時間交給機構(gòu),但是耳朵人又沒有一個課程大綱,您的孩子一年能達到什么樣子,兩年能達到什么樣子……沒有一個規(guī)劃。我是一個家長,我是一個消費者,我會沒有安全感。您對這個問題怎么想的?”
耳朵人的家長,何一樂媽媽回答說:“我的小孩一向畫得比較抽象,畫里沒有具象的事物。我們來耳朵人三年了,他都是自己在改變,我從來沒有要求他畫別的什么東西。對畫畫這個事情,我們不像學數(shù)學、學英語那樣有一個長期的計劃,非要達到什么程度。我們都是覺得他自己很高興,他自己在畫畫這個事情上能專注的畫幾個小時,而我們不能去打擾他。“
二、所謂的天賦、天才就是兩個字:”興趣“
除了老師和家長們一對一的交流美育經(jīng)驗,田太權(quán)老師也邀請到會老師參觀孩子們現(xiàn)場作畫的過程。
(參觀耳朵人學員創(chuàng)作)
田太權(quán)老師說道:”讓孩子們自由地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世界里,我認為這是最幸福的。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去堅持,真正的能夠觸達到他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我們看到能打動人的東西,不是去學別人的產(chǎn)物,而是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自然流淌出來的東西。而且所謂的天賦、天才等等,就是兩個字:‘興趣’。“
老師們親身感受到了孩子們是如何在耳朵人的教學環(huán)境下沒有障礙、沒有拘謹、沒有約束的進行創(chuàng)作。
他們也積極地跟孩子們進行交流和互動:對自己的畫有哪些滿意的地方,或者不滿意的地方?
畫面里的村上隆是你在耳朵人“藝術啟蒙”學到的么?這個是你自己想的么?還是老師會給些建議?
一位老師問道:“你們覺得在家里畫畫,跟來耳朵人這里畫畫有沒有區(qū)別?”
(耳朵人學員周宸樞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
耳朵人學員周宸樞回答說:“我覺得還是有區(qū)別。比如我做3D建模,有時候一些效果不知道怎么呈現(xiàn)。在耳朵人可以隨時問老師,去解決問題。但是在家的時候,問家長,家長壓根不知道……”這一回答也惹來會場里孩子、老師、家長的一陣歡鬧。
三、在耳朵人,不會“溫水煮青蛙”
那么,在耳朵人任教多年的老師又對耳朵人有何感受?
耳朵人馬莉平老師跟大家分享起了執(zhí)教經(jīng)驗:“在耳朵人待了一年、兩年……五年,我從來沒有感受到自如。我最大的難點,也是在耳朵人最讓我興奮的一個點。有很多的美術機構(gòu),我為什么來到耳朵人,為什么堅持在耳朵人?因為她是個最‘難’的機構(gòu)。她什么都難,講課難,改變繪畫也很難。”
(馬莉平老師正在發(fā)言)
“改變繪畫需要‘長’在自己身上。自由創(chuàng)作要求你自己也在自由創(chuàng)作,這像是一種自我教育。三大板塊對我來說可以學一輩子,所以對我來說永遠不會覺得輕松和自如。我在耳朵人第五年的時候,我才覺得改變思維像一根神經(jīng)一樣長在我腦子里。“
“以前只是知道這個東西是什么,但是不明白。我從小到大接受的是應試教育,來到耳朵人相當于也在接受教育,在解放。耳朵人不會讓你溫水煮青蛙,這個地方永遠有新東西。永遠都會感受到自己的不足,這個地方就是一個能讓我興奮的地方。”
其實在耳朵人,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老師都在不斷的接受新的事物,學習新的知識,腦袋里不斷涌現(xiàn)出新的想法和觀念。這也正是耳朵人成立十年,能一直昂首在少兒教育前沿的支撐和動力。
在一次次的私享會中,耳朵人把這一不斷自我更新、自主學習的過程分享給大家。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們能參與到少兒美術教育的變革中,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更為自由和開放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