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太陽系邊緣以外發(fā)現(xiàn)的最極端的行星中,有熔巖行星:熾熱的熾熱世界環(huán)繞其主恒星如此之近,以至于某些地區(qū)可能是熔融熔巖海洋。根據(jù)麥吉爾大學,約克大學和印度科學教育學院的科學家的說法,至少一顆這樣的系外行星的大氣和天氣周期更加奇怪,其特征是巖石的蒸發(fā)和沉淀,超音速風速超過5000公里/小時,以及100公里深的巖漿海洋。
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計算機模擬來預測K2-141b的狀況,K2-141b是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表面,海洋和大氣均由相同的成分組成:巖石。根據(jù)他們的分析預測,極端天氣會隨時間永久改變K2-141b的表面和大氣。
主要研究人員Giang Nguyen博士說:“這項研究是第一個對K2-141b上的天氣狀況做出預測的方法,這種預測可以通過數(shù)百個光年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等下一代望遠鏡進行探測。” 。約克大學的學生,在麥吉爾大學教授尼古拉斯·科萬(Nicolas Cowan)的指導下進行了這項研究。
三分之二的系外行星面臨無盡的日光
在分析系外行星的照明模式時,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約有三分之二的K2-141b面臨著永恒的日光,而不是我們習慣于在地球上照亮的半球。K2-141b屬于巖石行星的一個子集,其軌道非常靠近恒星。這種鄰近關系將系外行星的重力保持在適當?shù)奈恢?,這意味著同一側始終面向恒星。
夜晚的寒冷溫度低于-200攝氏度。系外行星的白天溫度約為3000攝氏度,溫度很高,不僅可以融化巖石,還可以使巖石蒸發(fā),最終在某些區(qū)域形成稀薄的大氣層。麥吉爾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教授尼古拉斯·科萬(Nicolas Cowan)表示:“我們的發(fā)現(xiàn)可能意味著大氣層延伸至巖漿海洋的邊緣以外,從而更容易用太空望遠鏡進行觀測。”
就像地球的水循環(huán)一樣,只有巖石
顯著地,由極熱產(chǎn)生的巖石蒸氣氣氛經(jīng)歷了沉淀。就像地球上的水循環(huán)一樣,水會蒸發(fā),上升到大氣中,凝結并隨著雨水而回落,K2-141b上的鈉,一氧化硅和二氧化硅也是如此。在地球上,雨水流回海洋,在海洋中又將蒸發(fā),并且水循環(huán)不斷重復。在K2-141b上,由蒸發(fā)的巖石形成的礦物蒸氣被超音速風吹到寒冷的夜晚,而巖石又“下雨”回到巖漿海洋。產(chǎn)生的電流流回系外行星的高溫天,在那里巖石再次蒸發(fā)。
科學家們說,K2-141b上的循環(huán)仍然不如地球上的循環(huán)穩(wěn)定。巖漿海洋到白晝的回流很慢,因此,他們預測礦物成分會隨著時間而變化,最終會改變K2-141b的表面和大氣。
地球與行星科學系的科恩教授說:“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巖石行星都是從熔化的世界開始的,然后迅速冷卻并凝固。在行星演化的這個階段,熔巖行星讓我們難得一見。”
科學家們說,下一步將是測試這些預測是否正確。該小組現(xiàn)在從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獲得了數(shù)據(jù),這應該使他們對系外行星的白天和夜晚溫度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隨著詹姆斯·韋伯(James Webb)太空望遠鏡于2021年發(fā)射升空,他們還將能夠驗證大氣層的行為是否符合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