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NOAA的Suomi NPP衛(wèi)星為預報員提供了以前的臺風Maysak(現(xiàn)在是溫帶風暴)的可見圖像。風切變繼續(xù)將暴風雨的大部分云推向西北。
邁薩克的登陸
Maysak于9月2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1點(世界標準時間1700 UTC)登陸,距韓國釜山以西約12英里,最大持續(xù)地面風速為64節(jié)(74 mph / 119 kph)。
9月2日臺風邁薩克的最終身份
9月2日,美國東部時間(2100 UTC)下午5點,聯(lián)合臺風預警中心(JTWC)在Maysak發(fā)布了他們的最終公告。當時,Maysak位于北緯36.9度,東經(jīng)128.9度附近。那是在韓國釜山西北約24海里的地方。最大持續(xù)表面風速接近64節(jié)(74 mph / 119 kph)。邁薩克正在向東北偏北移動。當時,JTWC指出:“動畫增強型紅外衛(wèi)星圖像和雷達圖像表明,彎曲的條帶包裹在定義的低層循環(huán)中心。”
Maysak于9月2日晚些時候經(jīng)歷了溫帶過渡。它埋藏在一個中緯度短波谷(低壓延伸區(qū)域)的前沿。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9月3日的衛(wèi)星視圖
9月3日,Suomi NPP上的可見紅外成像輻射計套件(VIIRS)儀器顯示,梅薩克向東南風吹襲,使環(huán)流中心暴露,并將大量云和降水推向該中心的西北部。風暴從朝鮮半島延伸到日本海。
9月3日,該系統(tǒng)完成了熱帶外過渡并獲得了鋒面特征。
什么是風切變?
通常,風切變是風速和風向隨高度變化的量度。熱帶氣旋就像旋轉的風筒。每個級別都需要垂直堆疊在一起,以使風暴保持強度或增強。當處于不同大氣層水平的風將風推向旋轉的圓柱體時,會發(fā)生風切變,從而通過將其推開到不同水平而削弱旋轉。
溫帶是什么意思?
當風暴變?yōu)闇貛庑龝r,意味著熱帶氣旋已經(jīng)失去其“熱帶”特征。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將“偏熱帶”定義為一種過渡,既意味著旋風向極的位移(意味著它朝北極或南極移動),又意味著旋風的主要能源從冷凝潛熱的釋放轉化為斜壓(熱空氣和冷空氣之間的溫度對比)過程。重要的是要注意,旋風可以變成溫帶氣旋,并且仍然保留颶風或熱帶風暴的風。
預計該系統(tǒng)將在朝鮮和中國上空作為風暴力量的熱帶低壓低壓區(qū)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