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他們對尿液的味道可能在減少溫室氣體中起作用。
在野生動物生態(tài)學家Topa Petit副教授的帶領下,基于袋鼠島的研究發(fā)現(xiàn),糖蟻比糖更喜歡尿液(糖被稱為食物來源),夜間覓食以提取氮分子,其中一些可能會終止在溫室氣體中產生一氧化二氮。
澳大利亞的第一項研究比較了糖蟻(Camponotus terebrans)的行為,因為它們暴露于不同濃度的尿液(人和袋鼠?2.5%尿素),糖水(20%和40%)和尿素中。水(分別為2.5%,3.5%,7%和10%),發(fā)現(xiàn)糖類螞蟻最受較高濃度尿素的吸引,可以在干燥的沙子基質中長期開采。
雖然已知其他螞蟻會被尿液吸引,但這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首次觀察到螞蟻從沙子中挖掘出干燥的尿液。
珀蒂特副教授說,這個奇怪的發(fā)現(xiàn)可能在氮循環(huán)中起作用。
“當我第一次注意到螞蟻蜂擁而至地清除尿液時,這純粹是偶然的。但是在研究條件下,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螞蟻夜以繼夜地確定開采出了尿素斑塊,而更多的螞蟻被吸引到更高的尿素濃度中,”皮茨副教授說。 。
“ Camponotus terebrans無疑是在尿中尋找尿素,因為與某些其他螞蟻物種相似,消化道中的細菌使他們能夠加工尿素來獲取蛋白質的氮。
“從干燥的沙子中提取尿素的出色能力不僅顯示了糖蟻如何在干旱條件下生存,而且還表明了糖蟻如何減少尿液中氨的釋放,從而導致產生一氧化二氮(一種高活性溫室氣體) 。”
一氧化二氮(NO2)是一種比二氧化碳強300倍的溫室氣體。盡管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及二氧化碳,但在過去十年中,其在大氣中的存在已大大增加,這主要是由于肥料的廣泛使用而加速的。
珀蒂特副教授說,盡管對糖蟻的覓食行為仍有很多了解,但這項研究表明,在干燥環(huán)境中,螞蟻與脊椎動物(例如袋鼠)之間存在共生關系,并且存在工作中氮循環(huán)的證據。
“糖蟻在干燥,沙質的環(huán)境中壯成長并使用其他物種可能無法獲得的氮源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它可以通過允許它們喂養(yǎng)更多的后代并因此增加數(shù)量來提供競爭優(yōu)勢。”珀蒂副教授說。
“在放牧和未沼澤化土地上研究螞蟻作為生物指標的研究人員應考慮到螞蟻處理尿素的能力,因為大量尿液可能會影響該地區(qū)的螞蟻種類。調查如何進行研究也很有趣。許多螞蟻可能會改變圍場中尿液中氨氣的揮發(fā)。
“這不是我們最后聽到的關于這些糖蟻的消息-它們可以開辟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