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BX12是由ATLAS勘測于2020年1月27日發(fā)現(xiàn)的,是直徑至少165 m(541英尺)的圓形物體,大約每2.8小時或更短時間旋轉(zhuǎn)一次。
該物體的大小和距地球的最小軌道相交距離為302,000公里(188,000英里),因此符合潛在危險小行星的定義。
盡管這意味著可以想象它比月球更靠近地球,但小行星此時沒有危險,目前正在從地球后退。
阿雷西博天文臺的Luisa FernandaZambrano-Marín博士及其同事在2020年2月4日至5日觀察了2020 BX12。
雷達圖像顯示,該物體具有一顆大型衛(wèi)星,直徑約70 m(230英尺),每49小時或更短時間旋轉(zhuǎn)一次。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至少為360 m(1181英尺)。
天文學(xué)家說:“ 2020 BX12的衛(wèi)星在兩次觀測之間的運動是相隔23小時,這表明相互軌道周期為45-50小時,這與潮汐鎖定的衛(wèi)星是一致的,”天文學(xué)家說。
“由于投影效應(yīng),旋轉(zhuǎn)周期仍存在不確定性,尚未排除15-16小時較短的相互軌道周期。”
“在雷達圖像中,次級看起來比主體明亮,這對于二進制的雷達圖像來說很常見。”
“實際上,延遲多普勒圖像中的水平軸顯示了每個多普勒頻移頻率的回波功率,或者換句話說,具有相對于觀察者的特定徑向速度的表面積。”
“這使旋轉(zhuǎn)較慢的對象在延遲多普勒圖像中比旋轉(zhuǎn)較快的對象更窄。”
“由于次要主體的旋轉(zhuǎn)速度比主要主體慢得多,因此其回聲功率比來自主體的回聲功率分配給更少的多普勒頻點,從而使每個像素的回聲功率數(shù)量顯得更大。”